儘管一手創辦的公司,五年內股價市值翻了超過四十倍,自己也被《富比世》選入全球富豪榜前五百位,但他的作息,幾乎沒有改變。
每週工作六天,比多數員工更早進辦公室、更晚離開,美超微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梁見後堅持每週親自主持三場重要會議,和工程師一起討論產品設計,思考如何把客戶需求最佳化。
如同農夫般,他保持嚴謹、規律的工作節奏,「多一分耕耘,就多一分收穫,」他說。「日以繼夜的想,」類似這種深思考的語句,在他接受本刊專訪的談話中,出現了二十四次。
在整場訪談中,他談到「自然」十五次,脈絡是,當你因好奇心與熱情驅動,持續優化一件事,成果就可以預期,這是水到渠成、自然的結果。以下是本刊專訪摘要:
談熱情與執著
日以繼夜的想,喜歡從零到一動手做
商周問(以下簡稱問):一個農村長大的小孩,你為什麼會想跑到矽谷創業?
梁見後答(以下簡稱答):也是因緣巧合,我從學校畢業時,覺得那時候台灣的醫師(數量)不夠,而且醫師偶爾也會看錯病、給錯藥,我心想著如果能用微電腦來協助,就能避免很多事情啊!
那時候就越想越真,才決定到美國讀書,一開始是想做醫療專家系統(編按:類似今天的AI輔助診斷系統)。
我那時候想得很厲害啊!日以繼夜的想,要怎麼用微電腦來做醫療專家系統。美國念完書後,我開始找工作,申請到貝爾實驗室,但他們跟我說:「我們很喜歡你啊!但是你沒有citizenship(公民資格),sorry。」所以我就跑到灣區來做工程師,工作幾年後就自己創業。
問:許多人有夢也只停留在想,為什麼你敢毅然去做?
答:可以說是自然而然。其實,我開始做事情很早,而且還賺錢(笑),高中就做自動化控制,大學申請了幾個發明專利,還做了好幾個產品,從小我就累積了這些經驗。
問:你很喜歡這種動手做、從零到一的過程?
答:可能跟我在農村長大有關係,小時候我爸爸買了一個灌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