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為了服務寶可夢一個世界而誕生的寶可夢公司(The Pokémon Company),和一般企業的經營邏輯非常不同。
當其他以智慧財產為核心的IP企業,光靠授權就可以大展鴻圖,這家年營收約新台幣5百億元的公司,最重要的經營目標,卻不是營收與獲利等傳統財務指標,他們唯一的目標是「不斷增加粉絲數」。
該公司的核心成員,究竟如何思考?
在台北市信義區寶可夢中心開幕前,商周取得寶可夢公司亞洲事業本部董事福永晉獨家專訪,他也是掌管台灣、香港、印度等地的亞洲區行銷負責人。為了今年新成立的印度行銷室,才剛從印度返國不久的他,穿著印滿卡比獸的Pokémon Shirts迎接我們。
• 學歷:立教大學經濟學系
• 經歷:瑞可利業務
• 現任:寶可夢公司亞洲事業本部董事
做為該公司的創始成員,福永晉20多年來經手過的業務橫跨卡牌、實體活動、授權等領域,更是好幾部劇場版動畫的執行製作人。
近年來在他操盤下,最廣為人知的活動,便是「飛翔皮卡丘計畫」,該活動為了在疫情下振興各地觀光,不但免費授權合作方,更自己出錢出力。
為何要把經營目標設在「粉絲第一」?來台開設的寶可夢中心又將扮演什麼角色?以下是專訪精選摘要:
商周問(以下簡稱問):為什麼說,寶可夢就是寶可夢,既不是IP、也不是角色?
福永晉答(以下簡稱答):因為寶可夢有著自己的世界觀,(在這個世界中)存在著名為寶可夢的生物。即使外界可能用IP、智慧財產、或角色來形容,但我們卻不是這麼看待,才會有「寶可夢就是寶可夢」的說法。
我們憑藉著獨特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