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我和兒子在公園裡散步,我們一邊慢悠悠的溜達著,一邊聊天。這時,迎面走來一個鄰居,她牽著一隻很可愛的小狗,也在散步。我很禮貌的對她說:「你家的狗很可愛啊。」

她聽了很高興,然後對我說:「你家兒子也很可愛啊。」

我誇她家的狗可愛,她誇我家的兒子可愛,我覺得她在酸人,但是我沒有證據。但我想,她之所以這麼說,或許是因為那條狗在她心中就像自己的兒子一樣重要吧。

這是一件小事,卻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後來,愛寵游(編按:中國寵物服務品牌)的聯合創始人夏諝穎對我說:「潤總,現在有很多人是真的把寵物當孩子的。」

愛寵游,顧名思義,就是愛寵出去旅遊,是「世界這麼大,愛寵想去看看」。愛寵游這個服務平台是專門為寵物出遊的市場,竟然也蘊藏著巨大的商機?夏諝穎和我講了幾個故事,我才理解了這個平台存在的意義。

寵物商機

愛寵游有個客戶養了3隻流浪狗,她很喜歡牠們。有一天,她產生了一個想法:帶牠們去旅遊,帶牠們到更遠的地方玩玩。但她一個人帶不了3隻狗,於是,第一次旅遊她只帶了其中一隻,這隻狗玩得非常開心。可是,牠越開心,她對另外2隻狗就越愧疚。後來,她咬咬牙,分兩次把另外2隻狗也帶出去旅遊了。

還有2位客戶養了兩隻泰迪,它們又生了2隻泰迪。年齡最大的那隻泰迪已經14歲了,可能過不了多久就沒能力再出去玩了。所以,他們就想把這「一家狗」帶出去旅遊,讓牠們享受天倫之樂。但是,2個人照顧不了4隻狗,於是,他們又出錢幫2位同事報了團,讓他們幫忙一起照顧。

還有一位客戶養了一隻德國牧羊犬,想參加愛寵游的海島遊。這隻德國牧羊犬已經年齡很大了,愛寵游不敢讓牠參團,但是這位客戶很堅持,他說就是因為牠年齡很大,才想帶牠去看最後一次海,讓牠曬曬太陽,在沙灘上跑一跑,這樣的機會也許以後再也不會有了。果然,在海島遊結束後返程的路上,這隻德國牧羊犬安詳的走了。

聽完這3個故事,我的腦海裡只有一句話:最高級的主人,是以寵物的形象出現的。

我問夏諝穎:「做寵物旅遊賺錢嗎?」他說:「還行,反正比做人的旅遊賺錢。」

近幾年寵物行業很紅,寵物旅遊、寵物健身、寵物減肥、寵物殯葬⋯⋯各種和寵物有關的業務越來越受歡迎,為什麼?因為寵物產業能穿越週期。

寵物產業能穿越經濟週期

關於這一點,有幾張圖可以供我們參考。第一張圖是2002~2020年美國GDP增速和美國寵物產業增速的對比圖。

2002~2020年美國GDP增速和美國寵物產業增速對比。(資料來源:美國寵物用品協會、美國人口調查局、興隆證券經濟與金融研究院)(來源:《進化的力量2:尋找不確定性中的確定性》/時報出版)

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美國GDP增速在2008年和2016年分別有2次比較明顯的下滑。但是,根據美國寵物用品協會(APPA)的數據,在這2個時期,美國寵物經濟卻呈現逆勢增長的態勢。而在2020年,由於新冠疫情的影響,美國經濟遭受了沉重的打擊GDP增速為-3.4%,但是寵物經濟的增速依然在5%左右。

美國勞工統計局的數據也證實了寵物行業能穿越週期這一觀點。在美國經濟表現不佳的2010年,住房消費下降了2%,食品消費下降了3.8%,娛樂消費下降了7%,而寵物消費卻增長了6.2%。

中國外送平台的數據同樣為這一觀點提供了佐證。根據「餓了麼」發布的《2020寵物外賣報告》,2020年,寵物外送這一新興消費市場呈現日益升溫趨勢,餓了麼平台上的寵物外送訂單成長了135%,並且寵物外賣訂單客單價格高達125元,這一數據遠遠高於餐飲外送的客單價格。

美團也公布了外送平台購買寵物用品的相關數據:2020年上半年,美團閃購寵物品類的商品銷售總金額與去年同期相比成長了3.5倍。

看起來,大環境越是不好,寵物經濟就越好。對於這一現象,很多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有人說:「可能是因為越是在週期的谷底,人們的壓力就越大;人們的壓力越大,寵物提供的陪伴價值就越重要。」

還有人說:「可能是因為養孩子的決策太沉重,而養寵物是養孩子的低成本平替。寵物萌化了的樣子太像孩子了。你獲得了純享版的快樂,卻不需要幫寵物買學區房。」這些說法都有道理。但我想,這背後一定有一個基於週期的規律。

商業世界裡的生死,叫做週期

有一次,公司裡有幾位年輕的朋友問了我一個特別重要的問題:如何看待「生死」?

我告訴他們,理解「生死」是人生的一門必修課。對大多數人而言,他們欣喜「生」的萌芽、開花和結果,卻害怕「死」的枯萎、凋零和敗落。所以,他們常常無法接受人的老去、企業的衰敗。這也是為什麼人總想著要長生不老,企業總想著要基業長青。

但是,世界的另一番樣貌卻是「滄海桑田」、「鬥轉星移」、「30年河東,30年河西」。世界不僅有「生」,還會有「死」,生生死死,生死不息。

「生死」在商業世界裡的另一個名字,就是「週期」。週期其實沒有那麼複雜,就是周而復始。晝夜輪迴是週期,陰晴圓缺也是週期。周而復始,是週期最大的特點。在商業世界中,週期也無處不在,比如經濟週期(編按:又稱景氣循環、經濟循環、商業週期)。

經濟週期也是一種客觀規律。

經濟週期4階段的背後人性

一個完整的經濟週期包括4個階段:繁榮期、衰退期、蕭條期、復甦期,如圖所示。

經濟週期的4個階段。(來源:《進化的力量2:尋找不確定性中的確定性》/時報出版)

繁榮期

繁榮期,簡單來說就是大家對經濟很有信心,因為很有信心,所以敢借貸、敢投資。大家都覺得以後能造出更多東西,覺得資產價格還能再漲,甚至覺得每年都能成長20%。

但是,這些信心可能是非理性的,借錢帶來的債務增長速度有可能超過了生產率的成長速度,也就是說,創造的財富可能不夠還清債務。所以,有一個詞叫作「非理性繁榮」。

衰退期

繁榮期之後是衰退期,在這一階段,人們會慢慢發現,資產價格原來有泡沫,已經遠遠超出其真實價值,信心也隨之變弱。很多人開始拋售資產,想辦法消滅債務,資產價格也隨之下跌。

但是儘管如此,債務的增長速度還是比生產率的增長速度要快,人們沒有能力還清債務,於是,資產價格只能繼續下跌。

蕭條期

衰退期之後,經濟會進入蕭條期。在這一階段,大家越來越害怕,資產價格仍在不斷下跌,甚至跌破了真實價值。這時,債務其實已經被消滅了很多,以人們創造財富的水準已經有能力將剩餘的債務還清,並且有能力繼續借貸,繼續發展。但是,在蕭條期,人們已經失去了信心,沒有人敢這麼做。

復甦期

當經濟從繁榮的高峰跌入蕭條的谷底後,又會進入復甦期。在復甦期,人們的信心逐漸恢復,開始看到希望,又重新敢借錢,敢建廠,敢消費,敢投資了。於是,經濟重新開始增長,直到衝過一個平衡點,又來到繁榮期。

從繁榮到衰退,到蕭條,再到復甦,是一個完整的經濟週期,循環往復,生生不息。

了解經濟週期,對世界多一點淡定

明白「生死」,理解「週期」,意味著什麼?這意味著可以少一些恐懼,多一些豁達;少一些惶恐,多一些淡定。

時常有人和我說,喜歡的某款產品沒有了,欣賞的那家公司倒閉了,他感到非常難過,不知道怎麼面對。說實話,其實這都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作為一名商業顧問,來找我的企業大多是要「治病」甚至「救命」的,我早已見慣了生死。前些年,建社群、團購、雲端服務的公司很多,最後死了一大片,只剩下現在我們知道的幾家。就連谷歌這樣的大公司,也放棄過上百種產品。所以,生死真的很正常。

有時,還有人和我說,當經濟遇到挑戰時,他特別害怕,不知道該怎麼應對。我說,你真的不知道怎麼應對嗎?你知道要關注現金流,要砍掉不賺錢的長尾業務,要收縮投資,要重視客戶⋯⋯這些你都知道。

你真正不知道的或者害怕的,是你還不理解的「經濟週期」,你覺得它會毀天滅地。如果你真的理解週期,你就會知道週期一定會來,也一定會走。你不會因為春天輕易歡呼雀躍,也不會因為冬天過分黯然神傷。

真的理解了「週期」,你就會看淡生死,只是默默經歷四季,穿越週期,不再害怕了。

*本文摘自時報出版《進化的力量2:尋找不確定性中的確定性

書籍簡介

《進化的力量2:尋找不確定性中的確定性》

作者:劉潤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5/01/21

作者簡介

劉潤

中國著名商業顧問,潤米諮詢創始人。

《5分鐘商學院》課程主理人,微信公眾號「劉潤」主理人,前微軟(中國)有限公司戰略合作總監,曾任騰訊、百度、海爾、恒基、中遠國際、五源資本、康寶萊等知名企業戰略顧問。

全網1000多萬訂閱用戶關注。 創作並主理暢銷課程《5分鐘商學院》等。同時作為暢銷書作家,著有:《底層邏輯》及《底層邏輯2》、《關鍵躍升》、《勝算》、《進化的力量叢書》、《5分鐘商學院》、《商業洞察力》、《給孩子的商業啟蒙》、《商業簡史》、《新零售》、《每個人的商學院》、《趨勢紅利》、《互聯網+:小米案例版》、《傳統企業,互聯網在踢門》、《人生,就是一場突如其來的旅行》、《2012,買張船票去南極》。

責任編輯:倪旻勤
核稿編輯:湯明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