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企業談 ESG(環境、社會與治理)與 EHS(環境、健康與安全)治理時,常聚焦在能源效率、廢棄物管理與碳足跡。然而,在許多生產基地、倉儲空間與物流場域中,黴菌才是真正潛藏的風險源頭。

黴菌風險 ESG 與 EHS 治理中易被忽略的隱憂

黴菌孢子可能誘發氣喘、過敏、呼吸道疾病,對免疫力較弱的員工尤具威脅;更重要的是,這類生物風險往往在沒有即時監控與制度管理下,難以察覺、無從預防;像是供應鏈管理層面,黴菌所帶來的風險可能導致整體流程出現「灰犀牛」事件,像是產品外包裝受潮發霉,進而影響品質,便有可能會導致品牌信任受損,這對於食品業、生活用品、3C產品、精密工業等高度重視品質控管的產業來說,絕對是一大挑戰。

過去的防霉多著重在產品保存、食品防變質或簡單的空間消毒。但隨著黴菌議題進一步延伸至職場健康、供應鏈風險,甚至涉及到企業永續責任,其防治策略也需大幅升級。如今,防霉已不再只是清潔消毒的補充項,反而躍升為企業 EHS(環境、健康與安全)與 ESG(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治理架構中重要一環。

從清潔作業到企業治理核心 防霉管理成為永續核心

首先,在EHS 層面,微生物與黴菌在潮濕環境易致過敏、呼吸道疾病。若進入醫療、倉儲、製造場域,對免疫力低下的族群可能造成嚴重感染風險。因此,企業若能採用環境改善、防霉監控系統,實現安控預防與健康管理,可顯著提升職場安全水平。

再者,近年來,消費者愈發重視品牌背後的供應鏈責任與產品安全,新世代消費者不僅看產品功能,更看企業背後的責任,像是否使用環保包材?是否重視員工健康?是否維持安全清潔的製造流程?這些問題,逐漸成為消費決策的關鍵。

因而隨著「空間健康」與「產品衛生」等議題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重要性,越來越多國際品牌開始主動要求供應鏈導入黴菌風險管理制度,並將其納入 ESG 評估與合作條件之一。

引領永續新趨勢 打造未來供應鏈與企業治理新護城河

自2010年起,早在全球供應鏈尚未正視黴菌風險的年代,YCM優克美便已率先啟動知識倡議,並舉辦國際黴菌防治講座,在2025年,更是率先發起「世界防霉日」,藉此讓社會、企業及大眾重新思考人類與黴菌的關係,重視其所帶來的風險,以科學理解、制度管理及尊重自然的方式創造真正健康永續的環境。

眾多耳熟能詳的國際品牌,如 Nike、Zara、Adidas、New Balance等相當重視黴菌與ESG管理,YCM 優克美則持續推動相關實踐與標準,致力於協助產業提升風險防治與永續發展能力;而在推動「世界防霉日」的背後,來自YCM優克美長年實踐的一套核心制度—GMPP(Good Mold Prevention Practice),這套制度是YCM優克美團隊歷經十多年打造的防霉流程標準,跳脫傳統對於黴菌的處理與防治,YCM優克美提出的解法是一整套可落地的防霉標準制度,包含:

  • AI黴菌辨識平台,協助快速辨別菌種與風險程度。
  • 智慧環境感測裝置,監控濕度、風速、環境舒適度、空氣品質、發霉風險等關鍵參數。
  • 數據回傳霉菌數據交換中心(M-DEC Standard)分析,做出即時預警與決策建議。

透過這套機制,讓企業能夠主動將黴菌治理納入 EHS 稽核流程,並在 ESG 報告中具體量化改善成果,如「空氣品質改善幅度」、「降低黴害退貨率」、「減少化學藥劑使用量」等指標,更重要是,YCM優克美扮演顧問型合作夥伴,幫助企業從源頭預防發霉、建構自我監控機制,並將此納入ESG報告書與EHS架構中,變成品牌治理與永續承諾的具體證明,以對環境負責、對消費者健康承諾的公開行動,讓這類「看不見」的治理成為品牌與永續報告中形象升級的亮點。

在極端氣候與永續治理成為顯學的今天,黴菌早已不再只是產品保存或清潔議題,而是深刻影響到職場安全、供應鏈穩定與品牌信任的「隱形戰場」。對企業而言,真正的挑戰不僅是避免產品發霉,而是如何以制度化、數據化的方式,把黴菌治理納入 EHS 與 ESG 架構,讓「看不見的風險」轉化為「可管理的永續資產」。

YCM 優克美提出的 GMPP,是這場戰役的一套重要工具,讓企業能以科學與制度建立起防霉機制,然而更關鍵的是,它提醒我們:防霉治理已經成為企業必須面對的新戰場,誰能率先行動,誰就能在未來的供應鏈合作與永續評比中,建立屬於自己的全新護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