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黴菌,腦海中常浮現的不外乎是牆面或紙箱上的霉斑,或是潮濕空間中揮之不去的霉味。然而,黴菌造成的問題卻遠不止於此,它能在極短的時間內繁殖,釋放出大量孢子,進而導致原料污染、產品報廢、設備腐蝕,甚至引起員工呼吸道過敏與其他健康問題。這些看似零星不起眼的事件,一旦擴大,將可能引發連鎖性的「霉害」與「霉損」,重創企業聲譽與財務表現。
舉例來說,在食安甚囂塵上的今日,在食品製造過程中,一處黴菌污染就會導致食安疑慮,而使整批產品下架;場景移轉到3C產業,倘若黴菌孢子附著於精密零件上,就有可能導致導電性異常與電子元件短路外,若在生技領域,黴菌更可能干擾無菌環境,直接影響實驗準確性與產品純度。
黴菌潛伏於各產業環節 難以察覺易被忽視
黴菌就如同「灰犀牛」般的存在,這個危機之所以難防,往往藏匿在我們「看不到的地方」,更棘手的是,黴菌不只侷限於實體環境,根據YCM優克美霉菌研究中心與黴菌數據交換中心的分析,黴菌具備「傳染、傳播與感染」的特性,這樣的情況加劇風險的不可控性,特別是在多地協作的供應鏈環境中,風險更加容易從一個據點延伸擴大至整個系統。
面對如此龐大的黴菌威脅,許多企業仍停留在「出事就補救」的思維,使用乾燥劑、除濕機、甚至化學噴劑,希望堵住霉菌的入侵,但效果總是短暫,甚至造成二次污染,讓企業陷入更多麻煩。事實上,黴菌風險卻是可預測的,只要有數據、有標準、有制度,就能化被動為主動。換言之,防霉,不單是為了清潔,是為了企業聲譽與競爭力。
樹立標準讓風險將無法現形 對抗灰犀牛的巨大衝擊
為了讓企業不再用「碰運氣」防霉,專注黴菌領域研究已經超過14年的YCM優克美,將黴菌這個產業難題,轉化為全世界品牌供應鏈都願意買單的解方,從體制與科技兩方面著手,建立更全面的防霉機制。
在體制方面,優克美提出並戮力推動GMPP(Good Mould Prevention Practice),用完整的制度化流程、科學數據與環境策略,協助企業建立對黴菌的主動式防禦力。這不是形式上的清潔流程,而是一套系統性的科學管理架構,從建築設計、空間濕度控制、生產流程、人員行為到環境監測,全面評估與控管黴菌風險外,值得一提的是,隨著產業升級,企業亦可根據自身需求逐步導入如環境監測系統、影像辨識系統等AI預警等新技術,實現環境數據的即時監控與風險預測。儘管透過這些科技手段能讓管理標準落地更精確,然而GMPP認證的落實,更意味著企業已具備主動識別、量化與防治黴菌風險的產業能力,可以說GMPP就是那道即使灰犀牛撞來,也無法衝破的堅實防線。
科技創新讓數據產生真正價值 化被動為主動
再來,在創新科技範疇,YCM優克美全新啟動的「黴菌數據交換中心」,不僅是資料的匯聚,更是全球產業智慧與風險話語權的樞紐。來自全球 MRC、工廠現場、各大產業的樣本與場域數據,經由智能分析與即時交換,讓每一筆資料都能被轉譯為產業決策的行動依據,推動科學預警、國際標準、集體治理的全面升級。
透過這一跨界平台,產業不僅能系統化洞察黴菌與健康、產品、環境的多重風險,更能第一時間掌握產業鏈的動態異常,主動部署預防、提升應變—讓所有防霉管理,真正由被動應付,進化為主動規劃。
真正的產業創新,來自「資料互通 × 經驗共創 × 智慧治理」的三重驅動,因而從防霉貼紙、智能影像(Mold AI)、環境監控(Space AIoT),到全球標準(GMPP)、國際倡議(GMAD),YCM優克美所做的,是讓產業有能力提前預見風險、主動設定規則,從而構築產業新韌性,也就是讓看不見的黴菌威脅現形,成為每個企業、每個人的可見健康保障。
推動世界防霉日 讓黴菌不再是風險代名詞
正因黴菌的威脅並不是假設,而是發生在眼前的真實,在體制與科技之外,YCM優克美更出於責任與堅持,早從2010年起,便開始舉辦國際講座與研討會,努力讓世界看見這場「黴菌風暴」,如今在2025年更積極倡議「世界防霉日」,希望一反過去,人類習慣以「消滅」的方式對待黴菌,用大量化學藥劑噴灑、處理,結果卻是黴菌釋放更多孢子,反而加劇污染與健康風險的方式,要戰勝這場看不見的戰役,不能只是「對抗」,而是「理解」,透過世界防霉日,讓世界重新看見黴菌的真實樣貌,不再視它為「看不見的敵人」,而是需要被科學理解與管理的自然一環。
從「世界防霉日」到「GMPP」的實踐,YCM優克美將持續堅守這份責任與信念,這不只是台灣的驕傲,更是全人類共同的挑戰與選擇,展望未來,也將繼續擴大全球影響力,透過教育、科技與制度,讓每一個產業、每一個家庭,都有能力對抗黴菌這頭灰犀牛,建立一個真正健康、永續且有韌性的生活環境。
2025/9/9(二) 【AI防霉力 驅動場域管理新革命】智慧應用實戰論壇,歡迎免費報名,與產業先進及專家深入交流▶ https://reurl.cc/9nvo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