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時分,一場突如其來的強震撼動台灣東部。某偏鄉地區的基地台訊號異常微弱。然而,在多數用戶尚未察覺之前,中華電信的AI維運系統,已在數秒內偵測出異常,並自動啟動備援機制,網路服務未曾中斷。

這一幕,正是現今中華電信智慧網路維運的縮影。在極端氣候與天然災害頻繁發生的情況下,更需要智慧、即時、具備預警能力的網路治理模式。而中華電信,已然全面擁抱AI技術,將AI運用在網路維運與資安監控,實現了「穩、韌、新、省」的核心理念。

中華電信於強震發生後,立即啟動緊急應變作業,進行全台行動、固網機房與設備盤查搶修作業,確保國內重要的通訊正常運行,提供政府與民眾更完善的通訊服務。

導入AI,中華電信網路維運思維全面升級

台灣的電信領導品牌「中華電信」,對於提供高效穩定服務,有著強烈的責任感。為了守護國家網路通訊的韌性、確保網路穩定性與提升服務品質,中華電信正以前所未有的步調與深度,將AI導入龐大的網路維運系統,啟動一場智慧維運升級革命。

我們可以發現,中華電信正在做的,不僅是工程上的優化,更是一次網路治理邏輯的重塑。透過AI的導入,中華電信的網路維運思維,已經從傳統的故障被動處理,轉向主動預測、預防障礙發生;另一方面,也從倚靠人力累積經驗,進一步轉向機器學習,將營運的能力與韌性,以等比級數的方式擴增。

如同中華電信董事長簡志誠今年四月在首次舉辦的集團AI科技論壇上表示,中華電信自2023年起,開始推動AI 2.0策略布局,持續打造優質的AI發展環境,提供台灣產業發展AI。第一步,就是建置「海、地、星、空」的基礎建設,強化通訊韌性。

中華電信導入AI智慧維運技術,透過數據即時掌握網路狀態,進行主動預測與自動化調度,實現高效率、低延遲的網路管理,展現穩定、韌性與創新的品牌實力。

深化智慧維運,AI成為提升韌性與效率的利器

中華電信擁有台灣最完整的網路建設:從固網光纖,到4G/5G行動基地台,從全台AIDC資料中心,到多條國際海纜,建構起涵蓋都會區、偏鄉與離島的全方位網路覆蓋。如果說中華電信營運的韌性,就代表了台灣的通訊韌性,一點也不為過。

這個龐大系統的穩定營運,過去仰賴大量人力監控與處理;如今,AI成為這張大網的智慧大腦。這樣做的目的很清楚,就是為了實現主動障礙預測、減少客訴、提高查測效率、節省人力、優化建設,以及節能減碳。

從數位分身到智慧助手,AI正改變維運現場

現在的中華電信,已經將AI全面導入網路維運。在固網方面,導入了光介面劣化診斷模型,可以提前偵測設備異常,進行預防性維修,避免用戶端斷訊。中華電信針對家戶使用的Mesh AP路由器,也設計出品質劣化預測模型,當監控到設備效能不足時,會在非使用時段,自動執行相關修復機制,在用戶沒有察覺的情況下,悄悄提升了用戶體驗。

同時,中華電信也開發出「網路設備數位分身」技術,打造與實體網路規模相當的虛擬環境,進行模擬演練,預測障礙風險,大幅減少工程人員排除障礙的時間與現場作業次數。其他工具,諸如「市話AI小幫手」、「固網AI維運助理」,也都是協助一線客服及維運人員快速查找技術文檔與信令查測的有力工具,大幅減省了人力成本與回應時間。

實現了更聰明、更省電、更穩定的網路

AI智慧技術,同樣導入在中華電信行動網路的維運上。「客服AI助理」已能整合基地台的即時資訊,自動篩選出問題關鍵,協助客服人員迅速回應民眾需求。另一個亮點,則是「基地台智慧節能平台」,不僅統一部署節電策略,更可依據使用情境優化設定,兼顧了用戶體驗與節能。

在實際應用層面,導入AI支援全台重要大型活動,如:全台跨年晚會、媽祖遶境、演唱會、運動賽事等高密度場域,將5G基地台結合AI技術,有效紓解尖峰數據流量,提供穩定高速的行動上網體驗,展現品牌守護力與技術領導力。

在國際網路方面,中華電信導入了RAG(檢索增強生成)技術,整合LLM(大型語言模型)資源,建構起AI訊務分析代理,整合衛星、海纜、數據與語音傳輸等跨境系統,能迅速發現電路異常,提升頻寬使用效率高達25%,讓全球連線的穩定性與效率再上層樓。

中華電信導入AI支援全台重要大型活動,提供穩定高速的行動上網體驗,展現品牌守護力與技術領導力。

AI智慧維運,帶來令人驚艷的成效

如同中華電信總經理林榮賜所言,進入AI時代,電信網路也持續演進,從人力維運,走向自治網路。在這個層面,中華電信同樣「永遠走在最前面」,如今已經展現出令人驚艷的成效。舉例來說,在固網、行網導入AI維運後,已有效減少客訴、提升障礙查測效率、節省人力成本。

不僅如此,也藉助於AI智慧維運,實現了環境永續作為,基地台節電系統每月更能減少超過25萬度用電,相當於減少106公噸的碳排放,讓電信服務朝向淨零轉型邁進。

不只是維運創新,更是組織體質升級

中華電信的AI智慧維運轉型,背後隱含的意義,絕不僅是單純的技術應用,更是反映出組織文化的變革,以及企業管理層面的前瞻思維。

例如,中華電信運用AI來強化事前預警,預測設備劣化的時間點,運用「數位分身」來演練,讓異常處理時機可以前移,實現了事前預防,這麼一來,就大大降低了重大事故發生的機會。

在障礙真的發生時,AI則實現了智慧化調度,即時判斷障礙、主動切換備援,大幅縮短排除障礙的時間,讓網路不中斷成為常態。而在事後,中華電信也能運用AI累積經驗、協助障礙根因分析,建構「知識圖譜」和「維運腦」,加速人員經驗傳承。

如同董事長簡志誠所說的,AI不只是工具,而是中華電信未來成長的引擎。中華電信將AI全面落實在內部維運管理,不僅讓中華電信網路營運更穩健,也深具示範意義。我們可以看到,「穩、韌、新、省」的願景,正在成為中華電信的日常,也成為支撐台灣網路韌性的堅實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