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正悄悄改變零售產業的勢力版圖,下個十年,誰能穩坐龍頭?
過去,零售業可分為「實體」與「電商」兩種模式,疫情之後,兩者的分類界線愈來愈模糊,分別往「實體電商」線上線下融合(OMO)的方向靠攏。而AI的浪潮,正加速上述趨勢發生。
受到全球關稅等外在環境影響,台灣零售業今年上半年整體成長緩步。根據經濟部統計處調查,今年第一季,純電商出現負成長,實體零售通路成長也僅不到3%,實體電商卻在逆風中仍保持雙位數增長。
實體電商的優勢,在於能同時給出線上購物的便利與實體體驗的溫度。消費者可以在門市感受商品質感,卻又能在網路完成快速下單;品牌則能整合多個接觸點的數據,打造完整的顧客輪廓,讓消費旅程更流暢。
然而,要真正做到OMO無縫整合,難度遠比想像中高。主要有三:營運整合的複雜性——多平台商品規格、圖檔格式、分類規則都不同,庫存同步、訂單管理必須即時更新;會員數據的打通——線上線下系統在格式、儲存方式與資料結構上都不同,打通它們就像要讓兩種語言的檔案互相翻譯而不失真;跨通路物流的協調——庫存必須同時覆蓋多個平台與門市,任何一方的需求波動都會影響整體訂貨判斷。
如今,AI的進展正讓這些瓶頸逐一鬆動。
商品上架方面,過去品牌要在不同平台上架新品,必須針對每個通路手動填寫大量商品欄位,一個專職人員需要耗費超過40個工作天,透過AI Agent自動完成上架,人工作業大幅縮短至幾小時就能完成。數據整合上,AI能從分散的線上線下數據中建立每位顧客的360度輪廓,分析購買週期、瀏覽偏好、對促銷的敏感度,甚至預測下次購買時機,讓原本無法處理的複雜關聯轉化為精準的個人化行銷策略。最難的庫存管理,AI更能將即時銷售數據與天氣、節慶等外部變數結合,預測需求並提供訂貨建議,這是放大管理者判斷力的人機協作模式。
AI的價值不僅在於降低成本與提升效率,更關鍵的是打破了OMO整合的技術與營運門檻。在AI浪潮下,零售產業龍頭如何升級消費者體驗,實現經營效率的躍升?
91APP以AI賦能 成零售OMO突圍推手
在台灣,最早把AI與OMO緊密結合的公司之一,就是91APP。早在2018年,當業界多數企業仍在摸索大數據概念時,91APP便已展開數據革命,透過消費者交易金額、每個點擊與瀏覽行為等大數據,為客戶定制專屬洞察報告。數據分析讓品牌決策更有依據,七年累積,讓91APP在AI爆發時率先啟動應用。
「零售是效率之爭,慢一步市場地位可能拱手讓人。」91APP資深副總經理汪君羽點出零售業競爭的本質。也因此,當 AI 出現時,客戶紛紛對91APP提出「你們的AI能帶來什麼改變?」
他們觀察,品牌多通路經營時最痛苦的,是重複填寫商品資料,為此,研發IMS多通路管理系統,並透過AI Agent自動上架商品功能,一鍵轉換商品資料格式並同步發布,最終能將 90% 的手動工作自動化,整個月的工作縮減至數天完成。
商品推薦也出現顛覆性的突破。傳統推薦模式是當消費者被標籤美白產品,推薦商品列則會列出各種美白保養品。而91APP的AI突破傳統單一類別推薦,能自動分析消費者生活型態,賦予商品多元標籤。例如一件潮牌服飾可能被標註「露營」、「養寵物」甚至「加密貨幣」,揭示消費者行為中的深層關聯,提升商品推薦點擊率。
91APP的下一步,是讓AI從輔助工具進化為真正的工作夥伴,將AI Agent擴展到更多場景,讓品牌的營運效率提升到新的層次。AI是工具,理解客戶才是本事。「以客戶為中心」的精神,是他們在AI時代立足的底氣,也是協助客戶不斷成長的原因。
完整閱讀:七年前就開始AI革命!91APP獲利創高關鍵:客戶成功就是自己成功
台灣最大家電代理商恆隆行 一只行李箱背後的OMO零售實驗
走進恆隆行百貨專櫃,消費者除了熟悉的Dyson吸塵器、SodaStream氣泡水機,如今還能看到設計感十足的Crash Baggage行李箱。一支行李箱,對恆隆行而言,卻是一場很深度的OMO(offline merge online)線上線下整合數據轉型。
賣一個行李箱,有什麼特別的?恆隆行作為台灣最知名的精品家電代理商,營收規模近百億,在台灣家電市場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三年前,擴展品類版圖的策略中,OMO擔任重要角色開始與台灣最大零售系統商91APP合作,啟動了一場前所未有的虛實整合變革。
恆隆行手握原有的實體通路會員基礎,並積極透過官網APP與電商模式來拓展接觸面,吸引更年輕的消費群。Crash Baggage行李箱正是這項通路差異化策略的一部分:以設計感與潮流定位切入旅行生活場景,進一步延伸「豐富生活的無限想像」的品牌主張。
透過CDMP(客戶數據管理平台)深度分析消費者偏好與輪廓,恆隆行清楚看見Z世代會員比例成長了一成,整體客群結構顯著年輕化。這不僅確認了策略方向的正確性,也提供更強的信心基礎。
長期發展處副總經理陳思樺坦言,這個決策需要勇氣,但數據提供了信心基礎。最終Crash Baggage的市場表現證明了這個數據驅動決策的正確性,銷售成績超出預期。
完整閱讀:家電代理商賣起行李箱!恆隆行如何靠40萬會員數據成為爆款選品王?
日本二手龍頭2nd STREET 數據驅動突破二手零售OMO難題
踏入2nd STREET的台灣門市,映入眼簾的是名牌精品包款、各種品牌服飾整齊陳列,很難想像這些都是二手商品。在這裡逛街彷彿在尋寶,每次都能發現意想不到的驚喜,這正是他們能夠進軍台灣五年後迅速展店50間的魅力所在。
為了深入理解台灣消費者,2nd STREET在前三年展開了全方位的「現場實驗」。在門市層面,他們不僅是把二手服飾單純陳列,而是刻意營造出不同的「風格區域」:將特定類型的服裝、配件組合擺放,仔細觀察消費者的反應與選擇。同時,透過百貨通路的銷售紀錄、線上問卷調查,來比對不同客群的行為模式。
與91APP合作後,2nd STREET開始深度運用EC數據。整合LINE好友、官網與APP會員等第一方數據,結合第三方數據分析,更快鎖定潛在客群並精準投放廣告。會員基數擴大後,個人化行銷腳本引導註冊、回訪與購買,顧客黏著度明顯提升。
數據帶來新的視角。過往靠門市觀察判斷商品熱度,現在EC數據清楚顯示:不同商品在各通路表現差異極大,有些線上熱銷,有些實體店更受歡迎。這些發現成為選品的重要依據。官網搜尋功能更讓他們即時掌握熱門關鍵字與品牌,話題商品因此能「優先上架」。庫存通路整合同步優化,商品輪轉效率大幅提升,線上線下庫存即時同步,營運痛點一一解決。
2024年APP上線,業績隨即穩定成長。廣畑三之丞坦言:「一開始擔心消費者是否真會用APP購物。」數據證明了一切:APP會員數與線上營收同步攀升,加乘效果顯而易見。
完整閱讀:日系二手時尚強化「尋寶」體驗 2nd STREET數據賦能打造必勝展店
在這個「快者恆快」的市場節奏中,AI正全面滲透零售業各個環節,從搜尋引擎的自然語言理解、個人化的精準動態商品推薦,到實體門市的智能導購,逐步成為決定勝負的關鍵推手。
下一個十年,擁抱AI的零售品牌,才有底氣持續穩站市場前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