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四年春天,台灣南部嘉義女中的學生面臨一個不尋常的年度作文考題:「如何與獨裁者談判?」
學生們必須為一個面對強大鄰國的小國選擇最佳生存策略——不惜一切代價避免戰爭,還是通過實力嚇阻?試題提到俄羅斯對烏克蘭所發動的攻擊,但這與中國對台灣威脅的相似之處顯而易見。
選擇丟盔卸甲,容忍中國騷擾
老師們表示,看到答卷時大為震驚:幾乎所有青少年都認為台灣必須盡一切努力避免刺激中國發動攻擊。「幾乎毫無例外,他們寫道,身為弱小國家,台灣必須避免讓中國視為威脅,」國文老師朱怡君(音譯)說,「無論他們如何騷擾我們,我們都必須容忍。」
這種順從的情緒與台灣整體社會形成鮮明對比——傳統上,年輕人一直是台灣最熱情愛國和支持獨立的群體。「他們沒有準備好對抗中國,」朱怡君說,「他們不覺得我們必須保護這片土地。